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具体数据,每年已受到二手烟暴露而致死就有10万人。“真的很讨厌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每天都在办公室被迫吸二手烟,说也不好说。”“公共场所禁烟这么多年,然而在餐厅‘禁止吸烟’的警示牌下吞云吐雾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网友对公共场所吸烟的损人害己陋习给予了严厉的抨击。
实事求是的讲,仅仅凭烟民们的个人道德和律己自觉来约束公共场所吸烟地效果是很有限的。有的烟民的“烟龄”长达数十年,从十几岁吸到古稀之年仍然还是每天一包烟,动不动就要掏出烟来抽一支,全然不顾周边环境与身边人的感受,这些老烟民真的是“改也难”。顽固的烟瘾对于烟民们道德观念和自我克制的构成与付诸行动,造成相当大的阻力,对烟民,如果没有人性化的监管和科学化的戒烟干预和强制性的约束手段,想在公共场所禁烟,恐非易事。
现在看来,要坚决的遏制公共场所吸烟、二手烟害人害己这一恶习,恐怕要拿出“垃圾分类强制推行”那样的刚性举措来。同时,很有必要持续地、不断加大力度地进行健康生活文化的引导。公共场所禁烟,不但需要有政策的规范和监管,更应该通过唤醒首先包括烟民在内的全社会的公民意识、维护自己与他人健康的意识,果断采取管用、够用的举措,坚决制约公共场所吸烟、坚决遏制“二手烟”乃至“三手烟”处处损害人们健康等不道德、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与此同时,还须从源头抓起,有效遏制电子烟对青少年一代的侵蚀。
公共场所禁烟,已不仅是改变烟民个人吸烟习惯或者控制烟草数量等表面行为,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维系社会秩序以及人类健康、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延续。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都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积极开展各种大规模、普及性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公共卫生基本常识,积极推广绿色环保的健康理念,加强培养公民(当然首先是烟民们)的自觉维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识与自觉性。
来源: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闻中心
初审:魏子璇
复审:罗安东
终审: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