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适老化  |   |   
搜索:
一网搜索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必一b体育app网页版登录

来源:   更新时间:2021-05-19 11:50
 1.《反有组织犯罪法》什么时候开始施行?

202112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通过,于202251日正式实施。

2.《反有组织犯罪法》出台有何重大意义?

《反有组织犯罪法》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必然要求,是党中央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标志性成果,是构建中国特色反有组织犯罪制度的成功探索和伟大实践。有利于健全完善反有组织犯罪法律体系;健全行业领域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防控体系;强化执法司法机关的法治意识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扫黑除恶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3.《反有组织犯罪法》有哪些主要内容?

《反有组织犯罪法》共九章、七十七条,明确了预防和惩治有组织犯罪、加强和规范有组织犯罪工作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明确了有组织犯罪及恶势力组织等法律概念;建立了有组织犯罪预防制度;完善了有组织犯罪案件办理机制;规范了有组织犯罪涉案财产处置规定等。

4.有组织犯罪主要包括哪几类犯罪?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2)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犯罪;

3)恶势力组织实施的犯罪。

5.什么是软暴力犯罪?

利用“软暴力”实施犯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或者形成非法影响,有组织地进行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对他人形成心理强制,足以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有组织犯罪手段。

6.什么是恶势力组织?

恶势力组织是指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领域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群众,扰乱社会秩序、经济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尚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组织。

7.什么是黑社会性质组织?

黑社会性质组织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组织特征”即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二是“经济特征”即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三是“行为特征”即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四是“危害性特征”即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8.个人和单位在开展反有组织犯罪工作中有何权利义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义务,有权向监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部门报案、控告、举报。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如果利用举报等方式歪曲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从事反有组织犯罪工作人员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9.《反有组织犯罪法》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如何规定的?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防范有组织犯罪侵害校园工作机制,加强反有组织犯罪宣传教育,增强学生防范有组织犯罪的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有组织犯罪,防范有组织犯罪的侵害。学校发现有组织犯罪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妨害校园及周边秩序的等情况,应当及时制止,采取防范措施,并向公安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10.《反有组织犯罪法》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资格有何限制性规定?

民政部门应当会同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查,发现因实施有组织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处理;发现有组织犯罪线索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11.《反有组织犯罪法》中规定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哪些行为应当全面调查,依法作出处理?

主要有:

1)组织、领导、参加有组织犯罪活动的;

2)为有组织犯罪组织及其犯罪活动提供帮助的;

3)包庇有组织犯罪组织、纵容有组织犯罪活动的;

4)在查办有组织犯罪案件工作中失职渎职的;

5)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干预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

6)其他涉有组织犯罪的违法犯罪行为。

"));

主办单位: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2202000032 电话:0432-66490069

站点地图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www.jleda.gov.cn
扫黑除恶|《反有组织犯罪法》应知应会
发布时间:2021-05-19 11:50   
 1.《反有组织犯罪法》什么时候开始施行?

202112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通过,于202251日正式实施。

2.《反有组织犯罪法》出台有何重大意义?

《反有组织犯罪法》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必然要求,是党中央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标志性成果,是构建中国特色反有组织犯罪制度的成功探索和伟大实践。有利于健全完善反有组织犯罪法律体系;健全行业领域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防控体系;强化执法司法机关的法治意识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扫黑除恶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3.《反有组织犯罪法》有哪些主要内容?

《反有组织犯罪法》共九章、七十七条,明确了预防和惩治有组织犯罪、加强和规范有组织犯罪工作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明确了有组织犯罪及恶势力组织等法律概念;建立了有组织犯罪预防制度;完善了有组织犯罪案件办理机制;规范了有组织犯罪涉案财产处置规定等。

4.有组织犯罪主要包括哪几类犯罪?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2)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犯罪;

3)恶势力组织实施的犯罪。

5.什么是软暴力犯罪?

利用“软暴力”实施犯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或者形成非法影响,有组织地进行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对他人形成心理强制,足以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有组织犯罪手段。

6.什么是恶势力组织?

恶势力组织是指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领域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群众,扰乱社会秩序、经济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尚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组织。

7.什么是黑社会性质组织?

黑社会性质组织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组织特征”即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二是“经济特征”即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三是“行为特征”即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四是“危害性特征”即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8.个人和单位在开展反有组织犯罪工作中有何权利义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义务,有权向监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部门报案、控告、举报。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如果利用举报等方式歪曲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从事反有组织犯罪工作人员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9.《反有组织犯罪法》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如何规定的?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防范有组织犯罪侵害校园工作机制,加强反有组织犯罪宣传教育,增强学生防范有组织犯罪的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有组织犯罪,防范有组织犯罪的侵害。学校发现有组织犯罪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妨害校园及周边秩序的等情况,应当及时制止,采取防范措施,并向公安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10.《反有组织犯罪法》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资格有何限制性规定?

民政部门应当会同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查,发现因实施有组织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处理;发现有组织犯罪线索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11.《反有组织犯罪法》中规定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哪些行为应当全面调查,依法作出处理?

主要有:

1)组织、领导、参加有组织犯罪活动的;

2)为有组织犯罪组织及其犯罪活动提供帮助的;

3)包庇有组织犯罪组织、纵容有组织犯罪活动的;

4)在查办有组织犯罪案件工作中失职渎职的;

5)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干预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

6)其他涉有组织犯罪的违法犯罪行为。

网站地图